矮化蘋果苗和蘋果樹施肥技術
日期:2017-05-02 08:40:39 點擊: 標簽:
1 蘋果需要的礦質元素
(1)大量元素:氮、磷、鉀; (2)中量元素:鈣、鎂、硫;
(3)微量元素:鐵、錳、銅、鋅、硼、鉬。
1.1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氮
1.1.1 需氮量時期分布
萌芽至新梢迅速生長期是需氮高峰;新梢旺長至果實采收是氮互助穩定期;果實采收至落葉是氮素貯藏期;花芽分化前需銨態氮有促進花芽分化作用。
1.1.2 缺氮癥狀
在春、夏間,果樹生長旺盛時缺氮,新梢基部的成熟葉片,逐漸變黃,并向頂端發展,使新梢嫩葉也變成黃色。
新生葉片小,帶紫色,葉脈及葉柄呈紅色,葉柄與枝條成銳角,易脫落。當年生枝梢短小細弱,呈紅褐色。所結果實小而早熟、早落,花芽顯著減少。
1.2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磷
1.2.1 需磷量時期分布
全年需求穩定,供應良好利于根系、果實、種子、枝梢形成層和花芽分化的發育,過量會影響鋅、鈣、氮、鐵的吸收。
1.2.2 缺磷癥狀
(1)葉片癥狀。葉色暗綠色或青銅色,近葉緣的葉面上呈現紫褐色斑點或斑塊,這種癥狀從基部葉向頂部葉擴散。
(2)枝條癥狀。枝條細弱而且分枝少。
(3)葉柄癥狀。葉柄及葉背的葉脈呈紫紅色。葉柄與枝條呈銳角,生長較快的新梢葉呈紫紅色。
1.3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鉀
1.3.1 需鉀量時期分布
對鉀需求量大,尤其是中后期,能促進根和枝干的加粗生長、利于花芽分化,提高座果率,改善果實品質,加速枝條的成熟。
1.3.2 缺鉀癥狀
基部葉和中部葉的葉緣失綠呈黃色,常向上卷曲。缺鉀較重時,葉緣失綠部分變褐枯焦,嚴重時整葉枯焦,掛在枝上,不易脫落。
1.4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鈣 1.4.1 需鈣量時期分布
鈣對于蘋果品質的影響遠比鎂、鐵、氮、磷都重要。鈣對于防止蘋果腐爛,保持果實硬度和減少乙烯釋放都是最有效的陽離子,在土壤中,鈣不但使植物保持一定的陰陽離子比例,還能對離子拮抗起調節作用。
1.4.2 鈣的存在形式
土壤中的鈣主要以兩價陽離子的形態吸附在交換位上,以螯合態和不溶性磷酸鹽、硫酸鹽以及硅酸鹽形式存在的量較少。
1.4.3 缺鈣癥狀
(1)幼根缺鈣。根尖生長停滯或枯死,在近根尖處生出許多新根。形成粗短且多分枝的根群,是缺鈣的典型特征。
(2)新梢缺鈣。生長6-30厘米以上時,頂部幼葉邊緣或近中脈處出現淡綠或棕黃色的退綠斑,經2-3天變成棕褐色或綠褐色焦枯狀,有時葉和焦邊向下卷曲。此癥可逐漸向下部葉片擴展。
1.4.4 蘋果缺鈣癥狀
果實缺鈣:蘋果缺鈣會導致苦痘病、水心病和痘斑病。
苦痘病在果實近成熟時開始出現,貯藏期繼續發展。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發生病變,而后果皮出現以皮孔為中心的圓形斑點,這種斑點,在綠色或黃色品種上呈濃綠色,在紅色品種上則呈暗紅色,而且病斑稍凹陷。后期病的部位果肉干縮,表皮壞死,有苦味。 另外兩種病主要在儲藏期發生,水心病是從中心開始腐爛,痘斑病是先從表面出現小斑點,繼而在貯運時因受到果腐菌類侵染而腐爛。
1.4.5 補鈣方法——螯合態水溶蛋白鈣
果實缺鈣是由于吸收障礙引起的,根吸收鈣主要受根系本身及其周圍環境的影響。對土壤施用鈣肥效果甚微甚至無效,蘋果組織中的鈣通過共質體運輸,只有把鈣直接施在蘋果幼果表面才能被果實有效吸收。
蘋果花后3-6周到7月上旬,果實所需要的鈣90%已進入幼果。對蘋果補鈣應在此期進行;ê3周開始連噴螯合態水溶蛋白鈣3-4次,間隔7-10天,果實采前8-10周,亦應補螯合態水溶蛋白鈣1-2次,因為隨著果實膨大,鈣的相對濃度降低。套袋園在套袋前必須重點多補幾次鈣,卸袋后噴螯合態水溶蛋白鈣1-2次,可以顯著增加蘋果單果重和總糖含量,改善果實品質。
1.5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鎂 1.5.1 需鎂量時期分布
蘋果對鎂的反應不明顯。春季生長初期,發生缺鎂的可能性不大。多發生在5月后生長中、后期。宜6-7月噴施補充。砂質土及酸性土壤鎂易流失,果樹易發生缺鎂癥。鉀、氮、磷過多,阻礙了對鎂吸收,可引起缺鎂癥。
1.5.2 缺鎂癥狀
(1)葉片癥狀。枝梢基部成熟葉的葉脈間出現淡綠色斑點,并擴展到葉片邊緣,后變為褐色,同時葉卷縮易脫落。
(2)枝條癥狀。新梢及嫩枝比較細長,易彎曲。 (3)果實癥狀。果實不能正常成熟,果小,著色差。
1.6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硫
1.6.1 硫的作用
促進氮素代謝,參與蛋白質、酶和葉綠素的合成,并對淀粉合成有影響。能夠顯著增加蘋果的單果重,但對品質影響不大。
1.6.2 缺硫癥狀
先從幼葉上失綠變黃,在葉肉還保持綠色時,葉脈已變黃,這是缺硫的主要特征。嚴重缺硫時,從葉基發生紅綜色的枯死斑。
1.7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鐵
1.7.1 鐵的作用
提高葉綠素含量,提高光合效率,增加同化產物積累,防止葉片黃化,增甜增色,促進膨果,是確保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1.7.2 發生條件
缺鐵在富含鈣的石灰性土壤,碳酸鹽過多或土壤板結、通氣不良的果園發生尤為嚴重。
在堿性條件下,因鐵元素難以吸收,發病率高;
在雨水較充足的條件下,偏施氮肥,造成新梢生長過旺,鐵元素吸收不足,也會表現出缺鐵失綠癥。果樹生長盛期,遇干旱時,缺鐵癥嚴重。對于蘋果樹體的生長發育和果品的產量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1.7.3 缺鐵癥狀
作物缺鐵易得黃葉病。新梢頂端的幼嫩葉變黃綠,再變黃白色,葉脈仍為綠色,呈綠色網紋狀。全葉白,從葉緣開始出現枯褐色斑。嚴重時,新梢頂端枯死,呈枯梢現象。
1.8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錳
1.8.1 錳的作用
直接參與光合作用,促進氮素代謝,促進硝態氮還原,減少硝酸鹽、亞硝酸鹽積累,利于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合成。促進光合作用,增加果實含糖量及維生素C的含量。
1.8.2 發生條件
(1)土壤為堿性時,錳成不溶解態,易表現缺錳。 (2)土壤為酸性時,錳易流失,也易缺錳。 春季干旱,易發生缺錳癥。
1.8.3 缺錳癥狀
多從新梢中部葉片開始失綠,從葉緣向葉脈間擴展。同時向上部葉和下部葉兩個方向擴展。除主脈和中脈仍為綠色外,葉片大部分變黃。
1.9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銅
1.9.1 銅的作用
參與葉綠素的合成,是氧化酶的成分、酶的活化劑,參與光合作用,穩定葉綠素,參與氮素代謝,利于蛋白質合成,促進共生固氮作用,誘導根系對鋅的吸收。
1.9.2 缺銅癥狀
新梢頂端葉片的葉尖先失綠變黃,葉片出現褐色斑點,擴大后變成深褐色,引起落葉。新生枝條頂端10~30厘米枯死,第二年春從枯死處下部的芽開始生長,由于幾次枯頂,最后形成叢生的細枝。噴波爾多液(含硫酸銅)藥劑的果園,很少發生缺銅癥。
1.10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鋅
1.10.1 鋅的作用
參與生長素(吲哚乙酸)代謝,促進枝梢伸長和果實生長。
1.10.2 發生條件
(1)沙地、鹽堿地及瘠薄的山坡地果園,缺鋅較為普遍。 (2)果樹重茬或苗圃重茬,傷口多,修剪過重,易引起缺鋅癥。
(3)土壤含磷量較高,偏施N肥時,或土壤干旱,缺乏有機質,微量元素不平衡等均可引起缺鋅癥。
1.10.3 缺鋅癥狀
(1)葉片癥狀。最典型的癥狀是小葉病,即春季新梢頂端生長一些狹小而硬、葉呈黃綠色的簇生葉,而新梢其他部位較長時間沒有葉片生出,或中、下部葉葉尖和葉緣變褐焦枯,從下而上早落,形成“光腿”現象。也有從頂端下部另發新枝,但仍表現節問短,葉細小。 (2)花芽癥狀;ㄑ繙p少,花朵少而色談,不易座果。
(3)根部癥狀。老樹根系有腐爛,樹冠稀疏不能擴展,產量很低。
1.11 蘋果的礦質營養——硼
1.11.1 鋅的作用
可顯著提高座果率和單位面積產量;提高葉片的光合速率,促進光合產物的輸導與合理分配,使樹體營養更均衡;顯著改善果型指數和果實品質。充足合理的硼素供應,能夠改善果實品質,果大皮薄,汁多渣少,糖分高口感好。
1.11.2 發生條件
(1)土壤瘠薄的山地丘陵果園、河灘砂地,硼易流失; (2)早春干旱時,易發生缺硼癥;
(3)石灰質較多時,土壤中的硼易被鈣固定; (4)過多的鉀、氮,也影響對硼的吸收利用。
1.11.3 缺硼癥狀
(1)植株最頂端的生長點停止生長發育,生長點附近的葉片萎縮,葉尖或葉緣逐漸枯死。 (2)新梢頂部皮層產生壞死斑,逐漸擴大,形成枯梢。枝梢生長停滯,節問很短,在節上生出許多小而厚的葉片,形成簇葉。 (3)樹枝下部可長出許多細枝,形成叢枝。
(4)花器發育不好,花粉管生長慢,未受精而早落,表現座果少。
(5)果實生長期,形成畸形果、縮果,果面凹凸不平,果實外部和內部組織木栓化。果實癥狀可分為干斑型、木栓型、銹斑型。
蘋果樹施肥技術
蘋果樹施肥,一般分作基肥和追肥兩種。具體施肥的時間,因樹體的生長結果狀況以及施肥方法有變化。不同時期,施肥的種類、數量和方法也都有所不同。
一、基肥。
以施用有機肥料為主的基肥,最宜秋施。秋施基肥的時間,以中熟品種采收后、晚熟品種采收前為最佳,一般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。秋施基肥,具有以下好處:
第一,蘋果主要根系分布層的土壤溫度比較適宜,根系生長量大,吸收機能也比較活躍,施肥后有利于根系吸收。第二,施肥后有利于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,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積累。第三,秋季施用有機肥料,有較充分的時間供根系吸收、運轉,并在樹體內貯藏起來。長期的施肥試驗證明,秋季施肥(特別是氮肥),至次年春季芽萌動前,蘋果新梢內的淀粉含量、氮素含量,以及嫩芽內的過氧化氫酶活性均有顯著提高。干周增長量大,花芽質量好,生殖器官發育完善,坐果增多,果實產量和品質都有顯著提高。因此,秋季施用基肥,是蘋果園施肥制度中的重要環節,也是全年施肥的基礎。
基肥要把有機肥料和速效肥料結合施用。有機肥料宜以遲效性和半遲效性肥料為主,如豬圈糞、牛馬糞和人糞尿等,根據結果量一次施足。速效性肥料,主要是氮素化肥和過磷酸鈣。為了充分發揮肥效,可先將幾種肥料一起堆腐,然后拌勻施用;实氖┯昧,按有效成分計算,宜占全年總施肥量的70%左右,其中化肥的量應占全年的2/5。
二、追肥。
指于果樹生長季節根據樹體的需要而追加補充的速效性肥料,追肥應因樹因地靈活安排。
旺長樹:追肥時間應避開營養分配中心的新梢旺長期,提倡“兩!弊贩(春梢和秋梢停長期),尤其注重“秋!弊贩,有利于分配均衡、緩和旺長。肥料種類上應注重磷鉀,促進成花。
衰弱樹:應在旺長前追施速效肥,以硝態氮為主,有利于促進生長。
結果壯樹:追肥目的是保證高產、維持樹勢。萌芽前追:硝態氮為主,有利發芽抽梢、開花坐果。果實膨大時追:以磷鉀為主,配合銨態氮,加速果實開個,促進增糖增色。在蘋果的生長季中,還可以根據樹體的生長結果狀況和土壤施肥情況,適當進行根外追肥。
三、養分管理技術。
采果后立即施基肥,一般在10月中下旬,采用條溝法,溝深0.5~0.6米,3500~3900千克有機肥,混加鈣鎂磷肥100千克,與土混勻后施于放射溝。春季3月上中旬追肥一次,生物有機肥100千克,硅肥40千克,15-15-15復合肥40千克,硫酸鉀30千克,采用輻射溝法施肥 (5~6條,距樹干0.5米,長1.2米,寬0.4米,深0.3米),肥土拌勻施入。春季6月中旬追肥一次,15-15-15復合肥30千克,硫酸鉀20 千克,采用輻射溝法施肥,肥土拌勻施入。每次施肥后澆透水。
每年交換施肥溝位置,現在全園80%的土壤已經被有機化。每年在萌芽前噴3~5%的硫酸鋅和尿素3~4次,開花前噴0.2~0.3%的硼砂2~3次,幼果期噴0.3~0.4%氨基酸鈣2~3次。生長季適時澆水,澆水后和雨后及時中耕松土。
四、其它管理。
采用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結合的方法提高坐果率;開花前開始進行疏花疏果,果實套袋前定果,一般每個花序留1個果,每隔0.1米留1個果,留優質果,6月初套袋,6月上旬套完。采收前20~25天脫袋。脫袋后進行摘葉、轉果等提高品質操作。
上一篇:矮化蘋果苗栽培技術管理特點